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如画图。
(相关资料图)
走进天府之国的“春日画卷”,一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者们的“春耕图”映入眼帘。4月18日,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临江段盾构区间也是首个管段区间实现贯通,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速度最快地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长14.3公里的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三期是连接成都市区与天府国际机场的地铁快线,也是一条兼顾市域和机场客流的复合线,设计速度140公里每小时,为我国西南地区最快地铁。该线路均为地下线。
“我们针对建设难题,加强科技攻关,通过开展专项技术革新和实践应用,总结形成了绿色、经济、环保、安全等一系列新技术,推动成都地铁高质量建设!”中铁二十二局集团轨道公司项目负责人付栋梁说。
临江段盾构区间下穿天府机场高速,横跨综合管廊群,穿越微瓦斯地层,是全线难度最大标段之一。建设者们接连遭遇大坡度盾构始发、浅埋段掘进、掘进开挖面上软下硬等挑战。其中,浅埋段盾构掘进尤为困难,隧道埋深最浅仅3.6米,地表沉降控制难度极大。
项目部技术小组深入现场勘查,反复论证,科学制定方案。通过加强监测,不断调整掘进参数,成功穿越该地层,并提前3个月实现了该区间隧道洞通。
双线全长1788.528米的官堰站至停车场区间位于砂岩及泥岩地层,空气中有瓦斯,最大浓度达百万分之8120,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属于微瓦斯区间,使得地下盾构隧道如同一个超级“煤气罐”。项目部严格执行隧道安全管控,在隧道内外安装了通风系统、气体检测系统、瓦斯闭锁系统,并对盾构机局部进行防爆设计与改造。同时,他们从盾构掘进参数控制,以及渣土改良、盾尾密封、隧道内渣土运输等方面,层层落实瓦斯监控责任,实现了盾构安全掘进。
如何妥善处理盾构掘进产生的大量渣土,是事关城市地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一个左右为难的棘手问题。“我们尽量把渣土消化在施工现场,从源头对渣土中的固体颗粒进行筛分,并进行加工处理,一方面大大减少固态废料的体积和数量,一方面成功实现废料资源化循环利用。这样做,真正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付栋梁说道。
截至目前,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项目已完成33.34万立方米盾构渣土分离,回收14万立方米可利用砂石,资源化利用率高达42%。
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是成都市“东进”战略上的首条主动脉。建成通车后,线路将首次联通成都市主城区、天府新区、东部新区及天府国际机场,对整体优化成都市“东进”交通网络布局,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目前成都地铁已开通运营线路13条,开通运营里程558公里,在全国排名第四。(记者 矫阳 通讯员 宋强 王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