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安全“红线”意识还要再强化

中国旅游报   2023-05-30 11:18:0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景区应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底线,时刻不能逾越安全“红线”,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高风险旅游项目规范经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景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今年以来,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出游人数迅速攀升,旅游业呈现快速恢复态势。然而,与索道、玻璃栈道、浮桥等高风险项目相关的景区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一些景区在安全防范、隐患排查、规范经营、应急救援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

安全是旅游的生命线。景区应牢牢把握安全生产底线,时刻不能逾越安全“红线”,在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风险隐患排查整改、高风险旅游项目规范经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以及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推动景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一是健全景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落实景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要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与安全责任意识,将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强化责任担当,压紧压实景区主体责任。要加大安全投入,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以及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设立专门的景区安全管理机构,完善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景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同时,各地旅游部门应高度重视景区安全管理工作,履行属地责任,加强对景区的指导协调与监督检查,对景区安全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再检查,督促景区落实好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二是加强景区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狠抓关键环节和薄弱短板。我国景区类型多样、风险状况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景区应根据所属类别以及自身安全风险特点,全方位排查风险隐患,狠抓关键环节与薄弱短板,切实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特别是要加大对景区内的缆车、客运索道、玻璃栈道、过山车、游船、浮桥、车辆等游览游乐设施以及漂流、潜水、攀岩、滑翔、蹦极等项目的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建立风险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对存在风险隐患的环节要明确整改期限以及具体责任人,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加大对特种设备、消防设施、防护设施的安全检查与维修工作,完善风险隐患排查与风险管控机制。

三是强化高风险设施设备的规范经营,提高景区安全运营水平。要对本单位高风险性质的设施设备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做好设备采购、日常运营、维修保养等全过程安全管理。在设备采购前,应先了解设施设备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做好风险评估以及备案登记;严格按照市场监管等部门发布的有关标准、规定等,采购和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设施设备。在日常运营过程中,要加大对高风险设施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力度,确保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做好设施设备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与动态管理,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施设备安全平稳运行。设施设备应建立定期维护保养机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设备坚决暂停运行并立刻进行整改。

四是落实景区应急值守带班制度,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在旅游高峰期以及节假日期间,景区应严格落实应急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向旅行社以及广大游客发布风险警示信息。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等安全管理手段,加大对风险高发区域、风险高发时段以及人员集聚区域的安全检查力度和应急物资投放比例。制定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加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强化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全面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开展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提升游客安全意识与安全能力。要加强安全宣传以及对游客的安全教育,积极引导游客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安全防控能力,提醒游客不擅自进入未开发区域以及尚未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在风险高发区域设置醒目的风险警示标志、安全警示牌,加大巡查力度,及时劝阻游客前往高风险区域。对于风险程度较高的旅游项目,应全面告知游客安全风险以及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提醒游客做好身体状况评估,谨慎参与。此外,游客在外出旅游时,应主动增强安全意识,及时了解目的地风险状况,自觉遵守景区安全管理规定。

暑期旅游旺季即将到来,台风、强降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进入多发期。景区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弦,切实加强安全保障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为推动行业恢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谢朝武 章坤)

最近更新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