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不知道是不是账户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了,6月以来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眼睛一睁一闭,账户居然已经从周一亏到周四了,一点感觉都没有。这可能就是华安胡宜斌总路演里说的“‘疤痕效应’可以通过时间来抚平”吧,反正我对此的理解就是,亏着亏着就习惯了……
昨天消息真的非常多,先是太平洋对面两个老白男要来,然后是我们拍了拍黎凡特一位朋友的后背,说大家拜把子吧,最后是太平洋对面暂缓加息。有群友认为这是缓和了,所以要涨;也有群友认为这明明是加剧了,我们选择喝底格里斯河的水,倒掉密西西比河的水,肯定是继续跌的节奏。但说实话,这些big picture,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一旦严肃分析、认真思考,希望从中挖掘出可能的投资机会,就会显得非常可笑,毕竟我们连站在牌桌旁给牌手们端茶倒水的机会都没有。
前天有位朋友wechat给我留言,说可不可以用国证指数中心的巨潮风格系列指数来判断市场风格?因为相对于我的800成长和800价值指数(基准指数是中证800),巨潮风格系列指数先是将样本空间按照市值大小分成了大盘、中盘、小盘三个大类,然后再分别计算样本空间的成长、价值得分,最终得到了6个市值-风格指数,看起来比我的标准更加精准。
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看上图,巨潮风格系列指数脱胎于巨潮规模系列指数,而巨潮规模系列指数的基准是国证1000指数(看下图)。
国证1000指数本身可以用来代替中证800指数的全市场“基准”指数地位,因为两者成份股数量前者是1000,后者是800,考虑到两者都采用派式加权(市值加权),所以基本可以用来描述A股市场整体走势,但将其拆分出所谓的大中小盘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我前面画得这张图大家还有印象么?简单来说,国证1000+国证2000指数合起来,也只覆盖了全A股市值排名前3000的股票,但现在A股一共有5000多只股票,如果要根据股票市值区分大中小盘,我觉得国证1000就是大盘,国证2000就是中盘,剩余2000只股票才是小盘。至于巨潮规模系列指数编制规则中的市值前200算大盘,市值排201-500算中盘,市值排501-1000算小盘,覆盖度也太低了。
当然了,股票覆盖率低也不能怪巨潮规模系列指数,毕竟在其发布的2005年,A股一共也就不到1500家上市公司,选其中市值前1000的出来区分大中小盘倒也是够了,毕竟当时谁能想到现在A股会有5000家上市公司?
这里再做个拓展阅读。中证500指数全称中证小盘500指数,没想到吧!发布于2007年的中证规模系列指数原本包括中证100、中证200、中证500、中证700和中证800,它们均由沪深300指数衍生而来。具体来说,100+200=300,200+500=700,100+200+500=800或者300+500=800。
由于中证规模系列指数发布于2007年,当时A股上市公司数也不到1500家,所以把市值排名前100称为“大盘”,市值排名101-200称为“中盘”,市值排名201-500称为“小盘”,倒也能理解。但和巨潮规模系列指数类似,这个标准在当下显然也“落后”了。
PS,中证100指数去年“整容”了,变成了一个ESG主题指数,而非原来的市值规模指数。可能中证指数公司也觉得当下的中证规模系列指数有点鸡肋吧……